01
俗話說“良言一句暖三冬,惡語傷人六月寒”誰都喜歡聽好話,說好話在我們生活中也是一種善舉。
證嚴法師說過:“心底再好,嘴巴不好,也不能算好人”。
也有人說過:“贈人以言,重于珠玉;傷人以言,甚于劍戟?!背隹趥撕苋菀准ぐl(fā)心中的不快,甚至令人在憤怒時作出毫無理智的舉動。
人與人之間相處,有不少矛盾是因為圖一時口快而產(chǎn)生的,也就是說話的時候根本沒有考慮人家聽后的感受。
明代思想家袁黃在《積善之方》中說:“人為善,福雖未至,禍已遠離;人為惡,禍雖未到,福已遠離?!本褪窃趧駥?dǎo)人們多行善、少作惡,也是進一步詮釋“善有善報,惡有惡報”之間的因果關(guān)系。
與人為善,就是與己為善;善待別人,就是善待自己。
我們遇上問題,絕不能逞一時之氣、圖一時之快去傷害別人,往往傷害到別人的同時也會傷害到自己,以及給心里帶來不少苦惱和不安。
02
也許有人會說那些向善的人是為了得到善報,可真正向善的人是不求回報的,純粹出于本心。
南岳廣濟禪寺主持宗顯法師曾說過一個故事。
有一天有人向他訴苦,說他幫助過別人,后來他遇到困難找那人幫忙,那人卻一口回絕,讓他當時聽了很傷心,便找法師解惑。
法師說:“善行是不求回報的,而是求得心安,這么做無異于自尋煩惱?!彼牶笮睦镆幌伦俞屓?。
德蘭修女也說過類似的話:“你的善行義舉,不是為了那些為貧窮所困的人,而是為了你自己。為了你的良知不被湮滅,為了你的心,讓它保持柔軟和善良?!?/p>
所以,與人為善,多做一些善行,也是為了讓自己的心變得更加善良。
其實,做善行并不難,只要你心存一絲善念,不管有錢還是沒錢都可以做。
過去有人說過一句非常經(jīng)典的善行名言:“在你貧窮的時候,那你就用身體去布施,譬如說掃地、灑水、搬東西等,這也是一種布施?!?/p>
也就是說善行并不是一定要拿一大把的錢去幫扶別人,而是,只要你有心,你的舉手之勞也能成為一種善舉。
譬如坐公交車時,你給老人或殘疾人讓座也是在行善,然而有些小小的善舉很容易被人忽視,甚至不以為然。
有一次在公交車上,我看見一個年輕小伙子上車時走在一個老人后面,可他看到車上有空座位后,立馬擠到老人前面坐那個座位??赡芩J為自己出了車費,理所當然坐個座位,而那老人沒坐上座位,只能怪老人自己反應(yīng)速度慢又走不動。
與他截然相反的是有個年輕小姑娘看到老人在車上站立不穩(wěn)的樣子,趕忙讓座,老人坐上小姑娘的座位后對小姑娘說了一連串感激的話,可小姑娘卻覺得自己應(yīng)該這么做的。
這小小舉動不由讓我感覺到人與人相比就是不一樣,關(guān)鍵在于心底有沒有善念。
如果你心里有善念,哪怕再窮也可做些善行。
如果心里沒有善念,哪怕你再有錢也不會去做善行。
社會上有不少義工組織秉承“扶貧濟困、助老助殘、服務(wù)社會、傳播文明”的宗旨,以“有時間,做義工,有困難,找義工”為行動指南,開展過數(shù)不勝數(shù)的公益活動,足跡遍及社會各個角落,在社會上引起良好的反響。
這些志愿者,大多數(shù)都是來自于社會底層的普通人,可以說他們的善行全憑一顆火熱的心。
他們?yōu)樯鐣I出微薄之力,發(fā)動更多的人加入志愿者這一隊伍中,為促進社會和諧與文明作出不少貢獻。
我相信,他們這么做絕不是為了取悅別人,而是想讓人與人之間變得更加友愛誠信,讓自己變得更加善良;也是為了讓自己心底多存一絲善念,活得更加心安。
03
與人為善,是傳統(tǒng)美德。
我們不能老盯著別人的短處而疏忽自身的缺陷,每個人心里都有把尺子,量別人之前要先量量自己。
你的眼里如果容不了別人,別人眼里也會容不了你。如果因一言不合,就惡語相向,只會把自己一步步逼上絕境。
古人云:人非圣賢,孰能無過。
別人有過錯,要包容,而不是斤斤計較,你的寬容可能會讓別人心存感激。
說話做事要多給自己留有余地,得饒人處且饒人,千萬別逞一時之能而得理不饒人。做人留一線,日后好相見,也是在給自己留條后路。
如果你做事人家處處為難你,讓你處處碰壁,根本找不到一點發(fā)展的空間,自然會讓你的意志逐漸消沉下去,一再失去拼搏的勇氣,到最后心里就是有再好的理想也不可能實現(xiàn)。
與人為善,要學(xué)會尊重別人。若要人敬己,先要己敬人。
與人為善,就是善待自己。學(xué)會寬以待人、多做些善事,心才會變得更善良,人活得才會更加安心。